他山之石

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艺长廊 > 他山之石

从文化自信中凝聚前行力量


2023-07-12 呼能公司 邢向忠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将党的二十大描绘的蓝图变为现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须用文化自信所蕴含的力量聚合起砥砺前行的动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列举了十个重要理念: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精神资源。

传统中有我们的精神基因,文化中有民族的志气底蕴。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精神力量,聚合起砥砺前行的动力。人有三宝“精气神”,“精、气、神”是人的生机的显现,是整体状态的外化。《论语·子罕》曰:“匹夫不可夺志也。”立业,首先要立志。志气,就是为了达到目标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和气概,就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志向和意气。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盈厚重的精神特质。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种眼界与胸怀,正是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理想追求。“天下为公”原句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是孔子在参加鲁国蜡祭仪式后向学生子路讲述的上古大同世界的景象。他感慨与之相比,春秋时期的祭祀礼仪徒有形式,而失去了“大道”的实质,人心不公。“大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道统,使人认识到事物对立又统一的自然规律,明了天地万物本来为一体关系的真相,所以胸怀对待任何事物都像对待自己一样的同理心,也就是“公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强调人们要刚健有为、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坚定理想信念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却有向光与背光的两面,向道与背道这两面相互激荡,靠“气”而平和。如何构建和谐?第一层情绪和谐,也叫身心和谐。自己和自己不能较劲,这样一点做好了马上会引申一个社会效果,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第一个做不好第二个肯定达不到。你自己天天皱着眉头,唉声叹气,你绝对不能给你身边的人带来阳光,你跟自己较劲你能和你身边的人处好吗?第三层人与自然和谐。《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达到了中和,天地便各归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了。我们这个自然社会、家庭、人生、自我健康都是阴阳平衡的结果,所以记住一定要注入一种气,“人间正道”,这种气就是正气,始终充斥你的工作、生活、学习期间,“人民有信仰,民主有希望”,就怕这种气泄露。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中讲:“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过分地追逐名利和财富,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只有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给自己带来灾祸,才可以得到长久的平安,我们所有努力、所有奋斗、所有培训,苦口婆心都是让大家保持这股正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得特别多。眼界越宽,越不贪婪;格局越大,越不纠缠。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用文化自信所蕴含的力量聚合起砥砺前行的动力,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责任编辑:宋易